首页 深度学习文章阅读(Transformer)
文章
取消

深度学习文章阅读(Transformer)

本文主要介绍 seq2seq learning 中的 Transformer 模型,由谷歌提出。建议前序阅读 Encoder-Decoder。


1. 简介

Ashish Vaswani, Noam Shazeer, Niki Parmar, Jakob Uszkoreit, Llion Jones, Aidan N. Gomez, Lukasz Kaiser, Illia Polosukhin. Attention Is All You Need[J]. arXiv preprint arXiv:1706.03762v5 [cs.CL], 2017.

Transformer 来自 Google 团队 2017 年的文章 《Attenion Is All You Need》(https://arxiv.org/abs/1706.03762 ),该文章的目的:减少计算量并且提高并行效率,同时不减弱最终的实验效果。Transformer 在机器翻译任务上的表现超过了 RNN、CNN,只用 encoder-decoder 和 attention 机制就能达到很好的效果,最大的优点是可以高效地并行化。

自 attention 机制提出后,加入 attention 的 seq2seq 模型在各个任务上都有了提升,所以现在的 seq2seq 模型指的都是结合 RNN 和 attention 的模型。之后 google 又提出了解决 seq2seq 问题的 Transformer 模型,用全 attention 的结构代替了 LSTM,在翻译任务上取得了更好的成绩。

2. 总体结构

模型结构如下图所示

attention

和大多数 seq2seq 模型一样,transformer 的结构也是由 encoder 和 decoder 组成。Transformer 的 encoder 由 6 个编码器叠加组成,decoder 也由 6 个解码器组成,在结构上都是相同的,但它们不共享权重。图中左边的部分就是 Encoder,由 6 个相同的 layer 组成,layer 指的就是上图左侧的单元,最左边有个 “Nx”,这里是 $x=6$ 个。类似的,途中右边的部分就是 Decoder,同样由 6 个相同的 layer 组成。

顶层看,Transformer 就是一个 Encoder-Decoder 框架的一种实现。

attention

在编码端和解码端,分别堆叠了 6 个编码器 / 解码器。6 这个数字并没由什么特别理由,也可以换成其它数字。编码器和解码器的内部结构大同小异,都包含一个 Self-Attention 模块和一个 Feed Forward 模块,不同的是解码器部分中间还增加了一个 Encoder-Decoder Attention 模块。

3. Encoder

下面将目光聚焦到 Encoder,它由两个 sub-layer 组成,分别是

  • multi-head self-attention mechanism
  • fully connected feed-forward network

attention

Encoder 的数据流通过程如下

  • Input 经过 embedding 后,要做 positional encoding
  • 然后是 Multi-head attention
  • 再经过 position-wise Feed Forward
  • 每个子层之间有残差连接

attention

在这里,我们开始看到 Transformer 的一个关键性质,即每个位置的单词在 encoder 中都有自己的路径,self-attention 层中的这些路径之间存在依赖关系,然而在 feed-forward 层不具有那些依赖关系,这样各种路径在流过 feed-forward 层时可以并行执行。并且,这里每个单词对应的前馈神经网络(feed-forward)都是一样的。

3.1. input

首先使用嵌入算法将输入的 word($x$) 转换为 embedding vector($\hat x$),这个转换仅在最下方第一个 Encoder 之前发生。在 NLP 任务中,假设每个单词都转化为 $d_{model}=512$ 维的向量,用下图中的 4 个框并排在一起表示。

input

对于其它 Encoder 而言,同样是输入 512 维的向量,只不过第一个 Encoder 输入的是词嵌入向量,而其它 Encoder 输入其下方 Encoder 的输出向量。包含各个词向量的列表长度是一个超参数,一般设为训练数据集中最长句子的长度。

3.2. positional encoding

在数据预处理的部分,由于 Transformer 抛弃了卷积(convolution)和循环(recurrence),为了使得模型具备利用句子序列顺序的能力,必须要在词向量中插入一些相对或绝对位置信息。

在RNN(LSTM,GRU)中,时间步长的概念按顺序编码,因为输入/输出流一次一个。 对于 Transformer,作者将时间编码为正弦波,作为附加的额外输入。 这样的信号被添加到输入和输出以表示时间的流逝。下面的连接详细阐述了 positional encoding 的数学原理。

Amirhossein Kazemnejad. Transformer Architecture: The Positional Encoding

Positional Encoding 是一种考虑输入序列中单词顺序的方法。Encoder 为每个输入词向量添加了一个维度与词向量一致($d_{model}=512$)的位置向量 $PE$,取值范围介于 -1 和 1 之间。这些位置向量符合一种特定模式,可以用来确定每个单词的位置,或者用来提供信息以衡量序列中不同单词之间的距离。

作者提出两种 Positional Encoding 的方法

  • 固定方法:用不同频率的 $sine$ 和 $cosine$ 函数直接计算
  • 学习方法:学习出一份 positional embedding

经过实验(Convolutional Sequence to Sequence Learning)发现两者的结果一样,所以最后选择了第一种方法。

\[\begin{aligned} PE_{(pos,2i)} &= sin(pos / 10000^{2i/d_{model}})\\ PE_{(pos,2i+1)} &= cos(pos / 10000^{2i/d_{model}}) \end{aligned}\]

其中, $pos$ 是词在句子中的位置;$i$ 是位置向量的维度。每个位置向量的分量对应一个正弦或余弦函数。

Amirhossein Kazemnejad. Transformer Architecture: The Positional Encoding

为什么会想到用正弦/余弦函数来刻画位置/顺序?假设你想用二进制表示一个数字,会如下图所示 binarynumberrepresent 可以发现不同位之间的变化率。最低有效位(LSB)在每个数字上交替,第二低位在每两个数字上旋转,依此类推。

但是使用二进制值来编码浮点数很浪费空间,因此我们可以使用它们的连续浮动对象-正弦函数。实际上,它们等效于交替位的操作。

最终可以得到如下图所示的位置编码 sinrepresent

为啥要同时用 $sin$ 和 $cos$ ?Amirhossein 个人认为,仅通过同时使用正弦和余弦,才可以将 $sin(x + k)$ 和 $cos(x + k)$ 表示为$sin(x)$ 和 $cos(x)$ 的线性变换。似乎不能对单个正弦或余弦执行相同的操作。

下面详细分析一下位置向量的数学形式。从维度的角度来看,$i=0$ 时第一个维度由波长为 $2\pi$ 的正余弦函数构成。依次往后,第 $i$ 个维度对应的正余弦函数的波长逐渐变长($10000^{2i/d_{model}}$)。最终波长从 $2\pi$ 到 $10000\cdot 2\pi$。

作者选择正余弦函数的原因,是因为作者认为正余弦函数能够让模型轻松学习相对位置的参与,因为对于任何固定的偏移量 $k$,位置向量 $PE_{pos+k}$ 可以表示为 $PE_{pos}$ 的线性函数

\[\begin{aligned} sin(PE_{pos+k}) &= sin(PE_{pos})cos(PE_k)+cos(PE_{pos})sin(PE_k)\\ cos(PE_{pos+k}) &= cos(PE_{pos})cos(PE_k)-sin(PE_{pos})sin(PE_k)\\ \end{aligned}\]

这种方法相比学习而言还有一个好处,如果采用学习到的 positional embedding(个人认为,没看论文)会像词向量一样受限于词典大小。也就是只能学习到 “位置2对应的向量是 (1,1,1,2) ” 这样的表示。而用正余弦函数明显不受序列长度的限制,也就是可以应对比训练时所用到序列的更长的序列。

当然,正余弦并不是位置编码的唯一方法,只是这个方法能够扩展到看不见的序列长度处,例如当我们要翻译一个句子,这个句子的长度比我们训练集中的任何一个句子都长时。

将上述 positional embedding 可视化后的图如下所示(图中假设 $d_{model}=64$,$l_{sequence}=10$)

pe

最后将 encoding 后的数据与 embedding 数据求和,加入相对位置信息。数学上,将 $PE+wordvec$ 作为输入。如下图所示,假设 $wordvec$ 的维度为四个格子,那么实际的 positional encoding 过程如下所示

position encoding

Amirhossein Kazemnejad. Transformer Architecture: The Positional Encoding

为什么用求和,而不是用拼接?即使是 Amirhossein 也没找出背后的理论一句,根据他的推断,因为求和比拼接节约模型参数,因此问题也转化为 “求和有什么弊端么?” Amirhossein 表示没啥弊端。

3.3. multi-head attention

3.3.1. self-attention

例如我们要翻译:”The animal didn’t cross the street because it was too tired” 这句话。这句话中的 “it” 是指什么?它指的是 street 还是 animal?这对人类来说是一个简单的问题,但对算法来说并不简单。而 self-attention 让算法知道这里的 it 指的是 animal 。

当模型在处理每个单词时,self-attention 可以帮助模型查看 input 序列中的其他位置,寻找相关的线索,来达到更好的编码效果。它的作用就是将对其他相关单词的“understanding”融入我们当前正在处理的单词中。

RNN 可以通过隐层状态将其已处理的先前单词/向量的表示与正在处理的当前单词/向量相结合,而 self-attention 是 Transformer 将其他相关单词的 “理解” 融入我们当前正在处理的单词所使用的方法。下图展示了在第五个 Encoder 中(最顶层的 Encoder) 将大部分注意力放在了 “animal” 且将其表达融入了对 “it” 的编码。

self-attention

上图上方的八个不同颜色的方块表示不同的 attention head,后文会讲解。这里以第二个(橙色)attention head 为例展示了其注意力的分布。

这是一种双向注意(也是唯一一种双向注意力机制,这就是为什么它是BERT中使用的唯一注意力类型),其中每个单词都彼此关联。 它确实捕获了一个句子中的双上下文信息,甚至bi-LSTM也无法捕获(因为bi-LSTM将Forward AR和Backward AR的结果结合在一起,而不是在其核心生成双上下文信息。 这也是从本质上有些人认为ELMo嵌入不是真正的双向的原因)

3.3.2. scaled dot-product attention

首先用向量来描述如何实现 self-attention。这里采用 scaled dot-product attention 来计算 self-attention。

  • 第一步,根据每一个输入的 word embedding ($X \in \mathbb R^{d_{model}}$) 生成三个向量:Query vector($Q\in \mathbb R^{d_k}$), Key vector($K\in \mathbb R^{d_k}$), Value vector($V\in \mathbb R^{d_v}$)。这三个向量是由 word embedding 分别乘以三个矩阵得到的。这三个权重矩阵($W^Q \in \mathbb R^{d_{model}\times d_k},W^K \in \mathbb R^{d_{model}\times d_k},W^V \in \mathbb R^{d_{model}\times d_v}$)是需要在训练过程中进行训练的。注意新生成的三个向量的维度($d_k=64$)小于 word embedding 的维度($d_{model}=512$)。然而,它们的维度不必一定要更小,在这里是作者做出的一种架构选择,使得后面计算 multi-head attention 时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更稳定。

QKVvector

为什么要产生这三个向量呢?因为它们是计算和考虑注意力的一种有用的抽象。继续往下阅读,看到注意力如何计算时,就会发现这些向量的作用。

查询,键和值的概念来自检索系统。例如,当您键入查询以在YouTube上搜索某些视频时,搜索引擎将针对数据库中与候选视频相关的一组键(视频标题,说明等)映射您的查询,然后向您显示最匹配的视频(值)。

  • 第二步,计算一个得分。如果要计算第一个词的 “Thinking” 的 self-attention,我们需要在输入句子的每个单词上对这个单词打分。这个分数决定了当我们在某个位置编码一个单词时,对输入句子其他部分的关注程度(也即句子其它部分对该词的影响)。采用点乘 $Q$ 和 $K$ 的方式产生对应单词的分数,因此分数是个标量。比如如果我们考虑 “Thinking” 对第一个位置(自身)的 self-attention,那么就计算 $q_1\cdot k_1$,考虑第二个词对 “Thinking” 的 self-attention 则计算 $q_1\cdot k_2$。

score

每当需要查找两个向量(查询 $Q$ 和键 $K$)之间的相似性时,我们只需获取它们的点积即可。为了找到第一个单词的相似性输出,我们只考虑第一个单词的表示形式 $Q_i$,并将其与输入中每个单词的表示形式 $K_j$ 取点积。这样,我们就可以知道输入中每个单词相对于第一个单词的关系。

  • 第三步,将分数除以 8 (Key vector 长度 64 的平方根,可以使得梯度计算更稳定,当然也可以用其它数字,但是默认用平方根)。注意,标准的 dot-product attention 没有这一步,作者加了这一步后因此称为 scaled dot-product attention 。

  • 第四步,将算得的分数传入 softmax,将其归一化为和为 1 的正数。归一化后的分数代表句子中的每一个词对当前某个位置的表达量。很明显,当前位置所在的词的归一化分数肯定最高,但有时候注意与当前词相关的另一个词是有用的。

scoresoftmax

得到相似性后,采用 softmax 归一化,得到每个单词相对第一个单词的(重要性/注意力)权重。

  • 第五步,将 value vector ($V$)与前面计算得到的归一化分数按位相乘(为求和做准备)。这里的直觉是,保留关注词的 value 值,削弱非相关词的 value 值(例如,通过将它们乘以像 0.001 这样的小数字)。
  • 第六步,对所有加权后的 value vectors ($V$)求和,得到当前位置(图例对第一个词)的 self-attention 输出。

weightedscoresum

将权重(softmax)与相应的表示 $V$ 相乘,然后将它们加起来。因此,我们对第一个单词的最终表示 $Z_i$ 将是所有输入单词的 $V$ 的加权总和,每个输入单词均通过相对于第一个单词的相似性(重要性)加权。

数学公式的角度来看,对于某个具体位置的词,首先比较其 $Q$ 和每个位置 $i$ 的词的 $K$ 的相似度,相似度函数设为 $f$ 那么有

\[f(Q,K_i),\ i=1,2,...\]

具体的相似度函数包括以下四种

  • 点乘:$f(Q,K_i) = QK_i^T / \sqrt{d_k}$
  • 权重:$f(Q,K_i) = QWK_i^T / \sqrt{d_k}$

然后通过 $softmax$ 来计算权重

\[\omega_i = softmax(f(Q,K_i)) = \frac{e^{f(Q,K_i)}}{\sum_{i=1}^m e^{f(Q,K_i)}},\ i=1,2,...\]

在实际的实现中,此计算以矩阵形式进行,以加快处理速度。作者将整个句子的所有词序列打包成一个矩阵 $Q$,keys 和 values 类似打包成矩阵 $K, V$。与上面的向量形式类似,矩阵形式的 attention 计算结果输出为

\[Attention(Q,K,V) = \omega_iV,\ i=1,2,...\]

matrixselfattention

其中

matrixselfattention

然后按行求 softmax,每行和为 1

matrixselfattention

得到 softmax 矩阵之后可以和 $V$ 相乘,得到最终的输出 $Z$

matrixselfattention

上图中 softmax 矩阵的第 1 行表示单词 1 与其他所有单词的 attention 系数,最终单词 1 的输出 $Z_1$ 等于所有单词 $i$ 的值 $V_i$ 根据 attention 系数的比例加在一起得到。最终得到的 $Z \in \mathbb R^{l_{seq}\times d_v}$ 是该句子中所有单词对当前该单词的值 $V$ 的加权和编码,包含了每个单词对其的重要性(注意力)。将其与 RNN 或 LSTM 进行比较:

  • RNN 或者 LSTM 的隐变量只包含句子前半部分的历史信息,且时间片 $t$ 的计算依赖 $t-1$ 时刻的计算结果,这样限制了模型的并行能力;
  • LSTM 只能缓解而无法彻底解决长期依赖;
  • BiLSTM 在捕捉上下文信息时,只是简单的将前向的LSTM和后向的LSTM进行拼接,没有很好的融合上下文的信息;(即使是BiLSTM 双向模型,也只是在 loss 处做一个简单的相加,也就是说它是按顺序做推理的,没办法考虑另一个方向的数据)

整个 self-attention 的计算流程图如下图所示

selfattention

除了 scaled dot-product attention 外,作者还提到一种计算 self-attention 的方式,即 additive attention。该方式用一个单隐层的前馈神经网络来计算适应度函数,与 scaled dot-product attention 相比具有相近的计算复杂度,但更慢且稳定性更差(因为 dot-product 可以部署为高度优化的矩阵乘法代码)。

3.3.3. multi-head attention

self-attention 是单头的,单头注意力能够将注意力集中在特定的一组单词上。如果我们想拥有多个集合,每个集合对不同的单词集合给予不同的关注呢?

虽然在上面的例子中,$Z$ 包含了一点点其他位置的编码,但当前位置的单词还是占主要作用。当我们想知道 “The animal didn’t cross the street because it was too tired” 中 it 的含义时,这时就需要关注到其他位置。这个机制为注意层提供了多个 “表示子空间”。

除了使用参数为 $d_{model}$ 行 $d_{k}=d_{v}=d_{model}/h=64$ 列的 $Q,K,V$ 向量外,作者还增加了一个 multi-headed 机制,可以提升注意力层的性能。它使得模型可以关注不同位置。其中 $h=8$ 为多头的头数。经过 multi-headed ,我们会得到和 heads 数目一样多的 Query / Key / Value 权重矩阵组($W_i^Q,W_i^K,W_i^V$)。论文中用了 8 个,那么每个encoder/decoder 我们都会得到 8 个集合。这些集合都是随机初始化的,经过训练之后,每个集合会将 input embeddings 投影到不同的表示子空间中。

\[\begin{aligned} MultiHead(Q,K,V) = Concat(head_1,...,head_h)W^O\\ where\ head_i = Attention(QW^Q_i,KW^K_i,VW^V_i) \end{aligned}\]

其中,$W^Q_i,W^K_i \in \mathbb R^{d_{model}\times d_k}$,$W^V_i \in \mathbb R^{d_{model}\times d_v}$,$W^O\in \mathbb R^{hd_v\times d_{model}}$。

作者使用 $h=8$ 可以降低每个头的权重矩阵维度,这样在类似于单头注意力计算代价($d_{model}=512$)的前提下得以使用多头注意力。

multihead

简单来说,就是随机初始化定义 $h=8$ 组权重矩阵,每个单词会做 8 次上面的 self-attention 的计算,这样每个单词会得到 8 个不同的加权求和 $z_i,\ i=0,1,…,7$ 。

multihead2

为了和后续前馈层对接(它需要一个矩阵,每个行向量代表一个词,而不是八个矩阵),作者将得到的 8 个矩阵进行拼接,然后乘以一个附加权重矩阵 $W^O$,从而将其压缩到一个 $Z$ 矩阵。

multihead3

可以看到,正如上文所说,multi-head attention 通过最终的向量拼接将输出 $Z$ 重新恢复到了与输入 $X$ 相同的维度,$X,Z \in \mathbb R^{l_{seq}\times d_{model}}$。

最终的完整流程如下图所示

multihead4

将所有 8 个 attention heads 的结果放到一张图中展示,如下

multihead5

整个 multi-headed attention 的流程图如下图所示

multihead6

3.4. 残差连接

实际上,对于 encoder 中的两个模块(self-attention 和 feed-forward),均包含一个残差连接。残差通过一个 Add-Normalize 层与正常输出进行计算。

residual1

将 self-attention 模块后面的 add-norm 层展开来看,如下图所示

residual3

大师兄. 模型优化之Layer Normalization Batch Normalization (BN) 并不适用于RNN等动态网络和batchsize较小的时候效果不好。Layer Normalization(LN)的提出有效的解决BN的这两个问题。LN和BN不同点是归一化的维度是互相垂直的,如图1所示。在图1中 $N$ 表示样本轴,$C$ 表示通道轴,$F$ 是每个通道的特征数量。BN 如右侧所示,它是取不同样本的同一个通道的特征做归一化;LN 则是如左侧所示,它取的是同一个样本的不同通道做归一化。

ln

残差连接在 decoder 中同样存在。假设一个 2 层堆叠的 transformer,如下图所示

residual3

4. Decoder

decoder 相比 encoder 采用的是 masked multi-head attention,多了一个 encoder-decoder attention,最后还要经过一个 linear 和 softmax 输出概率。

4.1. encoder-decoder attention

输入序列经过 encoder 得到输出 $Z$。同时注意到,最上层的 encoder 的输出还包括 8 组 attention 权重矩阵 $K_{encdec}$ 和 $V_{encdec}$,这些矩阵会用于每个 decoder 的 encoder-decoder attention 层,帮助解码器聚焦在输入序列中合适的位置。注意 $K,V$ 矩阵有 8 组,它们直接全部用于 encoder-decoder attention 中,因为其也是一个 multi-headed。

edattention

重复这个过程,直到 decoder 完成了输出,每个时间步的输出都在下一个时间步时喂入给最底部的 decoder,同样,在这些 decoder 的输入中也加入了位置编码,来表示每个字的位置。

edattention

Encoder-Decoder Attention 层的工作方式与 multiheaded self-attention 类似,只是它用下面的层创建其 Queries 矩阵,从编码器栈的输出中获取 Keys 和 Values 矩阵。

4.2. masked multi-head attention

mask attention 是 decoder 的 self-attention 层使用的,也是 decoder 和 encoder 的 self-attention 层唯一不同的地方。作者为了保护 decoder 的 auto-regressive 属性,需要通过 mask 的方式来阻止 decoder 中左向的信息流。

我们知道 auto-regressive 的基本思想是下一个观测值约等于前 m 个观测值的某种线性加权和。所以后 n 个值(这里对应上面提到的左向信息流)是没有意义的,所以作者通过 mask 的方式,将后 n 个值,也就是 decoder 中self-attention 层的 scaled dot-product 阶段的当前处理词的后面位置的词的 scaled dot-product 结果都设置成负无穷。

1
2
3
4
5
6
7
encoder: You are a great man!
decoder:
         你 □ □ □ □  
         你是 □ □ □
         你是个 □ □
         你是个牛 □
         你是个牛人

具体而言,在解码器中 self attention 的 softmax 步骤之前,需要将未来的位置设置为 -inf 来屏蔽这些位置,这样做是为了 self attention 层只能关注输出序列中靠前的一些位置,相当于解码时不让其知道当前词之后的词。这样,-inf 经过 softmax 之后就会被置为 0,从而保证仅当前词及前面的词向量的概率和为 1。注意下图中 【Mask(opt.)】环节。

selfattention

4.3. output

解码器最后输出的是一个向量,如何把它变成一个单词,这就要靠它后面的线性层和 softmax 层。线性层就是一个很简单的全连接神经网络,将解码器输出的向量映射成一个更长的向量。例如我们有 10,000 个无重复的单词,那么最后输出的向量就有一万维,每个位置上的值代表了相应单词的分数。softmax 层将这个分数转换为了概率,我们选择概率最大的所对应的单词,就是当前时间步的输出。

output

训练

我们用一个简单的例子来示范训练,输入是 “je suis étudiant”,期望输出是 “i am a student”。在这个例子下,我们期望模型输出连续的概率分布满足如下条件:

  1. 每个概率分布都与词表同维度。
  2. 第一个概率分布对 “i” 具有最高的预测概率值。
  3. 第二个概率分布对 “am” 具有最高的预测概率值。
  4. 一直到第五个输出指向 “EOS” 标记。

target

但是由于模型未训练是随机初始化的,不太可能就是期望的输出。如何对比两个概率分布呢?简单采用 cross-entropy或者 Kullback-Leibler divergence 中的一种。在足够大的训练集上训练足够时间之后,我们期望产生的概率分布如下所示:

realoutput

现在,因为模型每步只产生一组输出,假设模型选择最高概率,扔掉其他的部分,这是种产生预测结果的方法,叫做greedy 解码。另外一种方法是beam search,每一步仅保留最头部高概率的两个输出,根据这俩输出再预测下一步,再保留头部高概率的两个输出,重复直到预测结束。top_beams是超参可试验调整。

5. 参考文献

[1] Jay Alammar. The Illustrated Transformer

[1] 不会停的蜗牛. 图解什么是 Transformer

[2] rumor. 【NLP】Transformer模型原理详解

[3] _zhang_bei_. 自然语言处理中的Transformer和BERT

[4] Amirhossein Kazemnejad. Transformer Architecture: The Positional Encoding

本文由作者按照 CC BY 4.0 进行授权

科研Tips(数学符号)

深度学习文章阅读(BERT)